国内本土最大的运动零售商滔搏运动日前发布财报,数据显示,年3月1日至年2月28日,公司收入为.7亿元,同比下滑15.07%。报告期内,公司毛利为.亿元,同比减少18.37%;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利润为18.亿元,同比减少24.93%;经营业务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43.51亿元,自由现金流达39.96亿元。
滔搏运动曾是鞋服零售商百丽国际旗下的运动业务商。由于百丽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滔搏在渠道上也是相当厉害,是国内第一大运动鞋服零售商,市占率最高曾占到16%。作为最早一批代理海外运动品牌的国内经销商,滔搏(当时名为Fullbest,百丽鞋王邓耀全资持有)在Nike年正式在中国设立子公司后不久已经与其建立经销合作关系,并陆续与包括Adidas、Puma、Reebook,Vans、Asics在内的全球知名运动品牌开展经销合作,发展20年至今,代理品牌共11个,作为Nike的国内第一大/全球第二大零售合作伙伴、Adidas的国内/全球第一大零售合作伙伴活跃。
不过,百丽国际被高瓴财团私有化后退市了一段时间,年,时值中国的运动行业整体上行,滔搏运动便顺势登录港交所上市。按照当时的数据,截至/2/28财年,滔搏拥有直营网点家,报表收入/净利润规模.6/22.0亿人民币,其中销售Nike/Adidas产品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7.4%。
但过去两年,一部分原因受到疫情疫情,滔搏的交出的成绩单都不太好看,在前一个财年里,滔搏总营收.8亿元,同比下降11.5%。
聚焦在运动鞋服领域,过去两年里,本土的安踏、李宁等品牌虽然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不论如何还是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趋势。所以滔搏的下滑除了整体的大环境外,其实是与其代理的耐克、阿迪达斯的增长乏力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滔博运动的业务板块主要是集中在国外的运动鞋服品牌,按照划分,耐克、阿迪达斯属于公司的“主力品牌”板块,彪马、匡威、亚瑟士、斯凯奇等则属于“其他品牌”板块。根据往年财报,耐克、阿迪达斯两大巨头所在的”主力品牌”板块营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超八成。
所以,显而易见,滔搏大部分业务由两大巨头贡献,但如今巨头自身难保,销售遇冷确实影响到了滔搏的运营。
近日,阿迪达斯发布的财报显示,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1亿欧元,同比增长1%;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6.12亿欧元,同比下滑71%。而在大中华区,年全年的销售额下滑36%,四季度的销售额下滑50%。另一运动品牌巨头耐克同样面临大中华区业绩下滑的问题。在去年底耐克发布的财年第二季度财报,耐克大中华区营收17.88亿美元,同比增长6%。
分析人士认为,受疫情影响,消费者长期的居家也减少了对服饰的需求。除此之外,阿迪达斯、耐克在中国吸引力下降还有其他原因。一方面,一些国外的新兴运动品牌后来居上,国内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另一方面,近年来,安踏、李宁等国产运动品牌的崛起,也挤压了阿迪达斯和耐克的市场份额。
阿迪达斯已经对年做出了悲观预期:考虑到整个行业仍将受到高库存水平的影响,品牌预计今年的营收将以高个位数的速度下降。
当然,受到影响的也不止滔搏一家,另一家大经销代理商宝胜国际在去年的业绩也是双减: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0%至.4亿元;净利润大减75%至万元。
此外,全球市场也不乐观。运动鞋服零售商FootLocker在截至1月28日的12个月内,销售额仅同比增长0.9%至87.5亿美元,其中第四季度下滑0.3%至23.3亿美元,净利润则从年同期的1.03亿美元缩水81.5%至万美元。FootLocker还计划到年关闭家门店。
麦肯锡报告显示,不断上升的成本、经济衰退的威胁以及持续的运营挑战在年初造成阻力。体育用品行业面临巨大的运营压力,不仅要提高产品价格,还要提高生产率,更严格地管理现金,并在储蓄和投资之间找到适当的平衡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