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AdidasN3XTL3V3L的测评终于来了!废话不多说,赶紧进入正题。

我们在刚拿到这双鞋子的时候,首先发现穿脱极其困难,鞋帮位置偏软偏紧,后跟的拉环看似脆弱但在实际穿脱的拉扯中并没有出现问题,鞋面内层的绑带非常紧致,不适合高脚背穿着!

接下来会分三个大点来依次讲解:

1、中底科技

2、鞋侧支撑片

3、无鞋带鞋面

中底科技

Lightstrike的中底首先在轻量化上是明显优于Boost和Bounce的,并且在初期缓震上软弹感受明显,介于Boost和Bounce之间,初期感觉是非常棒的!

Boost缓震极限是较低的,纯后跟落地会有震脚的感觉;Bounce的缓震是非常韧性的,弹性不够明显,并且长时间使用后弹性衰减非常明显;而Lightstrike初期纯后跟落地是不会震脚的,不管是大体重的阿磊还是我,都没有出现震脚的反应。

LightStrike和LBJ正代的ZOOMMAX也是有区别的,ZOOMMAX的缓震感觉像被吃掉的感觉,落地过程中的里像打在一块猪肉上,中间有一种过程感,力量是被慢慢化解掉的感觉,而Lightstrike的震感是说没就没,就像庄周丢了一个大招,控制与伤害立刻实现了一个比较平顺的化解。

在实战中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震感,就初期表现来看,Lightstrike无愧于一项为高端鞋款所匹配的科技!但初穿的Lightstrike和Boost一样,可能会带来酸痛感,因为鞋底不停在形变,这也是软鞋的通病。

Lightstrike有很大的耐久问题!第一次实战后,出现了很多褶皱;实战十余场后,中底感受变化十分明显,纯后跟落地也出现了较为震脚的感觉,软弹也有所减弱。

相比于Boost和Bounce,Lightstrike的衰减速度非常夸张,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Lightstrike在缓震极限这一点上仍有优势!后期我们仍然会长期穿着Lightstrike进行体验,如果出现新的缓震问题,将第一时间在各大平台分享汇报!

总的来说,缓震极限较高但是耐久低的Lightstrike现阶段无法给出一个非常客观的结论,但就目前的体验来看,Lightstrike的存在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

鞋侧支撑片

这块非常惹眼的支撑片的存在,让这双鞋适合且仅适合前脚掌较瘦的朋友,正常脚型穿着时走路没有问题,但打球就会卡脚。

在设计上,支撑片的每一个落点位置都非常像利拉德5上的样子,在实战过程中效果显著,在做出需要侧向用力的动作时,刚好吃住了脚上最为突出的位置,虽然支撑片硬度不高,但也足以应对大多数朋友在变向时出现的极端情况了。

而且对比利拉德5,支撑片采用了镂空的设计,这种做减法的设计我们认为也是一种进步的体现!

------------------------

无鞋带的鞋面

首先对于这种创新的设计表示支持和理解,但这双鞋在达到区域性的紧致包裹时,后跟仍出现了不跟脚的情况。不同于CLB那种跑动中像要掉的感觉,N3XTL3V3L是后跟反应总比脚慢一拍。

总的来说,无鞋带设计的包裹更多是维持在静态包裹上的稳定,而动态包裹上,这双鞋依旧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

抓地和耐磨方面,经过十余场球的体验,是常规够用的水平。

N3XTL3V3L的最终总结:

缓震惊艳,但耐久有待考证;

静态包裹不错,但动态包裹仍有一定问题;

更先进的鞋面及支撑设计,但更挑脚型。

整体的创新思路可以看出阿迪达斯的态度,即使鞋子还不算完美,但这种创新和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点赞,是一双真正有着签名鞋态度的鞋款。

原价的N3XTL3V3L,目前市场价出头,考虑到耐久问题和挑脚型,我们目前是不太推荐大家近期去购买和体验这一双球鞋。除非你脚型偏瘦,同时脚背也不高,特别追求短期内的缓震感受,不是太介意这一双鞋后跟略微不跟脚,那还是没有问题的~

虽然问题仍有不少,但我由衷为阿迪达斯感到高兴,可以说除了加宽的大底和人字纹的外底纹路偏常规以外,这双N3XTL3V3L其他地方真的让人眼前一亮,无论是中底还是鞋面,貌似当时我喜欢的那样一个勇于创新、勇于尝试的阿迪达斯又回来了!

听说哈登4中底科技会采用Lightstrike,不出意外,阿迪达斯正在筹备让Lightstrike这项科技,接过Boost的大旗。到时候这个科技大面积的推广,它到底是骡子是马、耐久极限到底如何,我们的答案也会更加的明确!

提前泼个冷水,我觉得Lightstrike还不错,但你要它去打C位,还是差了那么一些...

OK~今天这双N3XTL3V3L的实战测评,就聊到这里。争取以后不拖更!感谢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