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估计,品牌减产许会持续到年。原本供应链已往东南亚转移,减产对国内代工厂而言更是雪上加霜。”

01

据美国商业媒体hypebeast、FootwearNews等报道,两大运动品牌巨头耐克和阿迪达斯明年起将减产30%至40%。

相关人士透露,品牌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作为重要市场的中国受到疫情的持续影响以及俄罗斯业务的暂停。虽然年北美和欧洲的零售市场都在增长,但从今年看,全球经济下行和需求疲软的趋势比较明显,品牌预计明年会出现大幅度的销售下滑。02

运动品牌们的销售颓势已经在即将到来的“黑色星期五”中体现。根据美国零售联合会的数据,60%的美国消费者会因经济状况不佳而减少购物。消费者对经济的担忧仍处于年经济大衰退以来的最高水平。

在中国市场,两大品牌同样增长乏力。根据品牌的最新财报,耐克大中华区一季度营收16.56亿美元,在不考虑汇率变化的情况下同比下降13%;阿迪达斯大中华区三季度录得双位数下滑,已是连续6个财季收入下滑。

经销商方面的数据也不容乐观。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内地最大的经销商,都是鞋服零售商百丽国际旗下的运动业务商滔搏运动(TOPSPORTS)。滔搏的财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年3月1日至年8月31日,公司营业收入为.2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5.1%;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减少19.9%;净利率为8.7%,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耐克、阿迪达斯所在的“主力品牌”版块上一财年收入同比下降12.3%,成为了滔搏全年总营收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市场调研机构NPD集团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年疫情开始以来,除了户外、跑步、瑜伽等细分类别还在增长,运动鞋服市场整体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多个品牌增长乏力。在此背景下,两大运动品牌做出减产的决定并不奇怪。

03目前,两个品牌的制造工厂已经接到了品牌的通知,将从明年夏季开始减少供货量。以最主要的越南工厂和印尼工厂为例,工厂的开工率已从原来的83%左右下降到61%。且业内预计,由于经济大环境的不景气,减产的局面也许会持续到年。在中国台湾地区,供应链陷入了新一轮的“砍单”风。据台湾媒体CTWANT的调查,台湾制鞋厂订单普遍下降三成以上,不少品牌的库存压力比耐克更严重。但这波砍单潮下亦有幸存者。高度依赖耐克的丰泰因手握“保障协议”,保证了每年的订单量,另一家志强则因欧洲足球联赛、世界杯等足球赛事而避免了订单问题。从国际品牌在国内的一些代工厂了解到,国内工厂的订单也有类似的影响,有工厂因为订单减少目前已经开始采取裁员、提前放假等措施来应对,“本来供应链就在往东南亚转移,现在等于雪上加霜。”为了弥补订单的缺失,一些代工厂开始将目光转向国产品牌,期望能在年前尽可能多谈一些订单,一家国产运动品牌的高管透漏,最近圈子里都在讨论这个话题,高管之间的走动也很频繁。申洲国际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在南方周末10月的报道中,有申洲国际的员工表示,安徽安庆的工厂不生产耐克、阿迪达斯等海外品牌订单,客户主要来自李宁、安踏等中国公司;在申洲国际的宁波工厂,中国品牌的订单也多了起来。一位申洲国际宁波工厂的资深员工透露,她所在的车间,有几个月都没做国外品牌订单了,已经转向安踏、李宁等中国品牌。04与此同时,品牌们也在积极展开“自救”。今年7月,耐克启动中国自有数字平台转型,包括NikeAPP、SNKRS、耐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