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年3月至9月,共1万多字。
这篇文章的观点有些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情况了,
甚至发生了反转,
但还是想发出来。
写的都是以前对本土体育品牌的印象和新疆棉事件后这些品牌的表现。
让今天的读者阅读过去的自己,
更能感受一年之间球鞋市场、品牌之间的博弈和变化。
一线品牌率先享受流量红利:安踏李宁
长矛盾牌
李宁,年正式成立;安踏,年正式成立。按照传统的辈分排位,安踏要老老实实的叫李宁一声:哥。但是在商业领域,尤其是市场运作方面,李宁必须起身回礼,道一声:老前辈。李宁和安踏是中国运动品牌的唯二龙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却走出了两个极端。一个似长矛,锋芒尽显,咄咄逼人。另一个似盾牌,沉稳厚重,步步为营。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和企业创始人的性格与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初创之路
李宁出生于广西的普通家庭,后来在体操界化身为王,全运会金牌、奥运冠军,数不清的荣誉让他闻名全国,享誉世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创业过程中,普通民营企业缺乏的资金,人脉,宣传渠道,李宁从没发愁过,一路上都有贵人相助。靠自己的名气,虽然偶有不顺,但总体上也波澜不惊。反观安踏的创始人丁世忠是不折不扣的草根阶层,创业之路十分艰辛,从最底层一路摸爬滚打上来,每一个成长的脚印,都浸满了血汗。从两人不同成长经历上看,也就能明白为什么两家企业在创业30年后,安踏的市值能反超李宁三倍,且超越阿迪成为世界第二的运动品牌巨头。但在知名度和高端产品影响力上,李宁更胜一筹。李宁退役后,先是加入李经纬的健力宝,担任经理助理,起点不可谓不高,后来脱离健力宝让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成为独立公司。公司主理人是奥运冠军,自然会有很多便利,通过赞助体育赛事,业界人脉和广告宣传等方式。年,李宁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国内运动品牌的头名。年。随着销售额破10亿目标完成,这个始创于广东三水的企业有了更大的目标。年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体育用品公司。安踏是地地道道的福建企业,初创于“鞋都”晋江。丁世忠早年间挑选双鞋,背到北京售卖赚得第一桶金的故事也不多说了。单说他从北京回到晋江之后,下定决心做品牌,争取定价权,主动扩展多元销售渠道的决定来看。在当时的信息条件和时代背景下,不得不说是个商业奇才,深谙市场经营之道,有魄力,有远见。就这么一步一个脚印地经营了八年,虽然在年达到了年营收万元的水平。但掌门人丁世忠清楚的知道,知名度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赖以生存的根本。就像早年间,他看到一双普通的晋江鞋只能卖20元,但贴上别人的商标就能卖元。这段经历让他对扩大品牌影响力很执着。因此,丁世忠用全年营收的20%请来孔令东代言。不得不说,这是一次豪赌,但是丁世忠赢了。年9月25日晚,悉尼奥运会男单决赛,孔令辉3比2力克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成为小球时代的终结者,实现了“大满贯”。随后,在央视的广告上,孔令辉的一句“我选择,我喜欢”让安踏的营业额突飞猛进。年安踏的营收达到了2个亿。年,安踏营业额突破12.6亿。年,安踏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而早在三年前,彼时中国第一体育品牌李宁已在香港上市,此时的安踏依然处于一个追赶者的角色。08劫
在年北京奥运会上,李宁达到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当他点燃主火炬的时候,也照亮了李宁公司。但是,那时的李宁误判了形式,盲目增加产品种类。混乱的产品线不但扰乱了消费者认知,还导致库存积压,也给公司财务累积了不少风险。知乎上有李宁铁粉汇总了这一时期李宁创立了的篮球鞋系列,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