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几十人、人的直播量着实有些惨淡。经历过短暂的喧嚣后,似乎一夜又回到了解放前。鸿星尔克有没有一些改变呢?其实有重大改变,在线下!
以前鸿星尔克的专卖店是在中低消费的商业街!经历过捐款爆红后,一夜之间就搬到中高消费的购物中心开专卖店,与耐克阿迪,李宁安踏同台竞技。价格比隔壁的安踏现在的体坛一哥价格还要略高一点。我当时情感上希望鸿星尔克能做起来,中国体育品牌又能有一家可以选择的的对象。但是心里又咯噔一下,觉得是不是步子迈得太猛。因为再次之前鸿星尔克似乎没有其他作为,在我的消费印象中,就是比双星这种廉价体育用品牌子稍好一点。光靠一个偶然事件能不能支撑他们迅速崛起?他们是通过义捐获得知名度,这种方式门槛太低。一方面别人也可以轻易做到,另一方面要怎么维持这种知名度?以后义捐,媒体又该说什么呢?
果然第二次义捐,就没有再起波澜!不久之后有消费者吐槽,相同码子的鞋,不同款式的大小却不一致。这个要么是内部品控没有管好,要么就是忙不过来分单到别家工厂让人代加工造成的。虽然在媒体上他们说不要乱,实际上他们还是乱了阵脚。其他方面呢?对比其实很简单!安踏就在隔壁容易比较,仅从商品层面来考虑,我没有找到买鸿星尔克的理由。无论从款式设计还是质量做工。
这里面起码有两个方面的困难。
一个是服装定位,这个层面的工作需要长期形成,一方面有你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还会有竞争对手的影响,它有一个长期的,不断调整的过程。不是单方面能够决定,也就不可能短期可以做到。
我平时喜欢穿运动服,各个牌子的都买过。在我的印象里,耐克是室内运动高手,安德鲁是户外极限运动高手,阿迪达斯是有一点娘娘腔的运动高手,李宁是体校二愣子运动高手,安踏质量还可以。这些给消费者的印象跟以上牌子的设立初衷都有很大变化。鸿星尔克的初衷是什么呢?他想给哪类运动爱好者提供服装服饰?我从他们的专卖店没有看出来。
运动服设计几十年来在款式上的变化并不大。无非就是束口、不束口,开衫还是套头。似乎没有改进空间!其实不然,安德鲁就是在材质和款式做出变化才异军突起,他们是从运动紧身服起家。满足某一个领域的需求逐步做起来。其实以我不专业或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感觉还有很多领域没有商家去做,比如防水的、冬季的。(我当然没有拍脑袋,冬季运动服很多服装作坊在拼多多卖得很好,大品牌一如既往的仍然是冬季卖休闲服。)
还有一个我个人认为是大问题的方面,鸿星尔克我没有买过,因为他的LOGO让我感觉很不好,一看就是打美津浓的擦边球。让我想起那些在城乡结合部蹭品牌流量的劣质货,比如康帅傅方便面、蒙午牛奶、粤利粤饼干、雷碧饮料。感觉这么搞很LOW!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可能他们起家的时候也没想过会做起来,想着蹭一波流量赚点钱就算了?如果是我来把握这次义捐后突入其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