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来自:元宇宙之心作者:于佳宁由巴比特主办的“万物起源?元宇宙云峰会”在线上召开。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员会执行主任于佳宁发表主题演讲《元宇宙时代的关键产业应用》,提出了元宇宙的七大代表性应用,并畅想了未来的元宇宙生活。七大代表性应用包括开放数字空间和数字建筑(元宇宙的先行“试验区”)、虚拟现实和沉浸体验(帮助人类全感官进入元宇宙的“链接器”)、智能数字人(与人类共同创造元宇宙的“新伙伴”)、数字藏品NFT(元宇宙中赋能万物的“价值机器”)、数字身份和数字形象(每个人在元宇宙中的“通行证”)、CBDC和数字金融DeFi(元宇宙中数字财富的“载体和渠道”)以及增强现实和数字孪生(元宇宙虚实结合数字空间的“构建器”)。于佳宁指出,元宇宙本质上是一个未来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它是与现实世界深度结合的新型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的发展形态。它的本质并不是乌托邦。以下为演讲精编:元宇宙不是乌托邦很多人提起元宇宙的时候都会想到一些电影,比如说《失控玩家》里面的自由城市FreeCity,《黑客帝国》里面的矩阵,或者《头号玩家》中的绿洲。似乎元宇宙挺好,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会成为一种人类未来的数字避难所或者是数字乌托邦。从这个角度来说,元宇宙似乎又不是非常美好。我坚决不认同这个观点,在我看来,元宇宙本质上是一个未来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它是一个与现实世界能够深度结合,与现实产业深度的互动这么一种新型的数字社会数字经济的发展形态。所以说它的本质并不是乌托邦,它(可以)与现实世界深度结合、广泛融合,帮助我们的生活全面升级。元宇宙不是避难所、乌托邦,它是什么呢?其实在我看来可以用这么几个数字来概括。它是七大代表性应用、六大时代趋势、五大融合、四大技术支柱、第三代互联网、两个宇宙空间以及一个数字文明。在这么一个伟大的元宇宙变革中,我们看到这么一个“”,其实相对全面地描绘了元宇宙时代即将带来的一些变化。未来元宇宙生活中的一天我们可以有一个理想或者是一个幻想,以一个小故事给大家来描绘一下我认为可能在10年之后,我们会在元宇宙中怎么生活。比如说阿弘,他是未来元宇宙时代的一个工程师,他本人每天工作,但不需要起得很早,也不需要去坐两个小时地铁或者是坐地铁倒公交,或者堵在整个北京的五环。他每天8点起来,9点戴上一个特制的VR眼镜,就可以跟同事在元宇宙中进行15分钟的早会。这个过程中,他既可以深度地和同事进行交流,同时也可以跟同事有面对面的感觉,有真实的交流感。开完会之后,他今天第一项工作是去检修设备。过去检修设备,如果设备在海外的话,要提前坐飞机过去倒时差,然后可能修一次设备就花几个月的时间。现在不需要了,因为在元宇宙时代,所有的机器设备都会实现数字孪生,这意味着机器传感器可以很好地跟数字化的机器实现状态的同步,也就是把数字化的机器做一些状态的改变。他可以用无人机、机器人去同步,而同时它的任何的问题故障,都会有效直接的反映在数字模型中,所以他根本不需要去实地考察,只需要去对数字模型进行检修、维修就可以了。完成这项工作之后,他的下一项工作是签订一个合同,购买一个知识产权。但那个时候签订合同、买卖知识产权和现在也不一样。现在交易知识产权非常困难,比如说前一阵我出书要去购买一些图片的授权,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真的是非常痛苦,因为图片授权程序非常多,条件非常复杂,一不小心授权就失效了,或者突破了授权的边际,有非常多的问题。但在元宇宙时代,所有产权逻辑都会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去承载。比如说未来的一个专利,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它可以内嵌到智能合约中去。它的所有权、授权情况、使用情况,在链上可以一清二楚地查询。这就导致了所有的合同也不再是纸质合同,未来甚至可能都没有律师了。未来很有可能只有工程师进行代码审计,然后保证合同有效性。到了中午,阿弘就完成了一天的工作。为什么呢?因为元宇宙时代效率大大提升,我们每个人工作半天就可以。人在元宇宙时代也要吃饭。在元宇宙时代,你可以自己到元宇宙中的厨房去做菜,选择你喜欢的食材,然后进行烹饪,同步的机器人会帮你全部做好。然后,你可以用无人机将餐寄送过来,享受美味佳肴。不用担心黑外卖脏外卖,流程一清二楚,非常透明。到了下午,他的工作是去学习数字艺术。他可以戴上VR/AR设备,然后在数字人助教的指引下,开始学习数字艺术NFT的进阶课程。那个时候其实有可能人人都是数字艺术家,学习也会比较容易,比如说一个学生可能有三四个老师来教你,但这个老师不是真实的物理老师,他是专门的数字人老师。到了晚上,他回到家,他想进行游戏,于是他约了几个朋友去爬高山喜马拉雅山、乞立马扎罗山,但他不需要真正意义上去爬,而是在数字空间中爬。凭借体感设备,他可以真实地感受到爬山的感觉。然后他还可以翼装飞行,爬到山顶之后,直接向下一跃,在空中飞翔。所有体感设备可以让他有非常真实的感受。这就是未来我们可能在数字世界元宇宙中的一天。说实话,我自己还是非常憧憬的。但我想说的是,这种理想可能和未来并不一致,就像我们原来对移动互联网、对3G/4G最大的憧憬是人人都不打电话了,而是去用视频通话。现在确实很多人经常用视频通话,但是还是打电话次数比较多。但像直播这些东西,是我们没有想象到的,所以说未来元宇宙一定比我们描绘的要精彩。七大关键代表性应用那么,要实现这么一个状态,它背后支撑的核心应用包括哪些?其实在我看来有七大关键性的代表性应用,我们一个个来看:1、开放数字空间是元宇宙的“试验区”我们最近经常看到一会儿阿迪达斯在Sandbox里面买地,然后开始盖阿迪达斯体验馆,一会儿耐克在Roblox里面盖了Nikeland,给年轻人体验Nike的数字化生存方式。这些其实很有可能会比较快地应用起来。数字空间不等于元宇宙。很多人说我建了一个元宇宙,这其实是不对的,元宇宙没有那么容易建立。数字空间是元宇宙中的一部分,是元宇宙很重要的载体,也是个先行试验区。2、虚拟现实和沉浸体验我们用什么接入数字空间?现在你可以用电脑接入,也可以用手机接入,都没问题。但实际上你还可以拿VR眼镜接入。现在很多人说VR就是元宇宙,这也是不对的。VR只是元宇宙的接入方式之一,而且我认为未来也不会是主要的接入方式,它可能是可感知的,但是不会是主要的,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AR/XR/MR等等一些新的元宇宙接入方式,而且还会有所谓动作捕捉体感设备,可以让你身临其境,身心沉浸元宇宙之中。3、智能数字人,也有叫虚拟数字人它最早是一些B站、YouTube上的一些数字偶像,现在我们看到有数字记者、数字员工等等很多这样的一些数字构成,包括我们看到万科去年的“最佳新人奖”就发给了数字人。可能很多人觉得数字人似乎还只是一些噱头,但其实在未来我们看到,它会有身份型、服务型、表演型等等。4、数字藏品NFT它是未来元宇宙赋能万物的“价值机器”。去年,我跟另外一位艺术家焚烧了一幅画作,然后又创作了NFT,这个NFT现在非常抢手、非常值钱。实际上,我们当时做这件事情有一定的艺术性,它代表了艺术的升华,代表了从实物走向NFT的升华过程。现在不管是阿迪达斯、Gucci、NBA等等大厂,都开始拥抱NFT、拥抱数字藏品。NFT可以提供很多价值,包括所有权证明、真实性证明、稀缺性证明、流通价值证明、收益规则证明等等,它未来一定是可以成为整个元宇宙时代赋能万物的“价值机器”,实现数字技术和文化的深度结合,带来数字文化的深度繁荣。当然现在国家也开始出台了一些要求,比如说今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三大协会明确提出了要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的倾向,防范金融风险,要求守正创新,赋能实体经济;坚守行为底线,防范金融风险。5、数字身份和数字形象它是未来每个人在元宇宙中的一个通行证。可能很多人理解不了那些图像类的或者是形象类的NFT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买?其实NFT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类似于你的头像、你的角色,它就是你在未来不那么多跟别人见面的时候,在数字化生活里面,你可以有一个更符合你内心中理想形象的数字形象。这个数字形象不一定要钱,你可以自己来绘制或者找别人绘制都可以。未来,我们的容貌焦虑可能会下降,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其实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形象展示在别人面前。这种形象其实反映的是我们内心中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们的兴趣、审美、梦想、情怀,它是我们内心自我认知的一种新的映射。6、数字金融和CBDC它是元宇宙时代数字财富的“载体和渠道”。全球范围之内,央行数字货币已经开始广泛推进,包括美国、新加坡、欧盟等。而我们的数字人民币,应该说毫无疑问是全球领先的。国家为什么花这么大力气搞数字人民币,是现在人民币体系不好吗?金融体系不行吗?我们每天用支付宝、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