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需要阳光,其实心态更需要阳光。在初三的学习生活中,不仅充满巨大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而且来自社会的不良风气也无时无刻不在扰动我们的心灵。很多人常常感到担忧、忌妒、焦躁、烦闷,整日处于消极和不平静的心态中,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困扰。我诉我心“拼爹”“炫富”“晒包包”这些经常出现在成人网络世界中的攀比风也刮到了中学校园里。暑假尚未结束,重点中学的李凡已经开始盘算自己开学的行头:给自己置办了一双耐克新款篮球鞋和一身耐克运动装。爸妈觉得他平时带个电脑比较方便记笔记查资料,于是花多元买了个iPad给李凡。李凡又要求父母花几百元配了保护套,这还没开学,他的装备已经都置办齐了,俨然耐克和苹果的品牌代言人。李凡说:“大家都这样,如果班里哪个男生穿了一双明星‘战靴’,就会成为别人的羡慕焦点。”中学班主任杨老师坦言:“虽然学校规定要统一穿校服上学,但是似乎大家更会在其他方面下功夫,班里七成学生都穿耐克、阿迪达斯等名牌运动鞋。“攀比”成了都市学生们除了学习之外的又一核心,可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家长以昂贵价格买来的高档商品往往只能帮孩子在短时间内占据同学间的话语权,用不了多久,新款变旧款,谈资荡然无存,就被孩子当成“破烂”到处乱扔。经济条件好的家长往往供应着“最新款”给孩子,而一般家庭的家长只能“捡”孩子看不上的衣服穿、手机用。普通家庭孩子为了“随大溜”穿几百元、上千元的国际名牌运动鞋,给家里带来的经济压力不言而喻。除了衣服鞋帽、数码产品、住房汽车都是学生们攀比的话题,甚至假期旅游地点也成了学生们的谈资。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增长见识、放松身心,往往选择利用假期带孩子出门旅游,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愿意带孩子到更远、更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结果假期聚会时,去了欧美的同学高谈阔论,游览日韩的随声附和,到过港澳的绘声绘色地讲人民币给力的购物经历,弄得在场的其他同学只能作为听众,看着这些“旅行团成员”炫耀假期的丰富经历。心海导航有调查显示,八成家长认为孩子存在攀比心理,对于引起攀比现象的原因,很多人认为是家长教育不当引起的,而大部分学生认为“攀比是社会的普遍现象”。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如何面对身边这种普遍的攀比之风呢?1.社会比较与自我比较。攀比和炫富都是建立在我们与他人相比较的基础上,这叫作社会比较。除了社会比较,还有另外一种比较,叫作自我比较。现在社会贫富差距比较大,社会比较的结果常常导致我们心里非常不平衡。加上媒体特别发达,所以你总能发现有很多人比你富裕很多。任何的比较都是以客观评价自我为基础的,而盲目的社会比较常常让个人迷失了自我。相反,自我比较是自己的当前状态跟过去状态的比较。在自我比较的基础上,一个人会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例如,买不起名牌就穿普通的衣服,这是自己能够接受的。2.多比学习少比物质。作为初中生而言,再有钱也是家里的钱,不是自己赚来的钱,能穿得起名牌也不算自己的本事。要比就比学习,比勤奋。努力学习,学习成绩优秀,这些才最应该是学生值得自豪的东西。而物质和经济水平并不能衡量一个学生的水平,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途。3.树立多样化的价值标准。现在社会上普遍认为当大官、赚大钱才是成功。这很容易对我们产生误导,好像成功的含义非常狭窄。其实,成功的标准有很多,比如,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家庭幸福都可以看作成功的一种。如果能够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成为环保人士,也都是一种成功。甚至,做个遵纪守法的优秀公民,同样值得尊重。在初中生中间,除了攀比,还存在忌妒、冷漠、恶性竞争等诸多的浮躁和阴暗心态。我们要时常进行反省,不断提高我们的修养。方法指南终生受用的四句话一位16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少年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回答说:“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以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值得你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慢慢地品味。”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别。后来少年变成了壮年人,又变成了老人。再后来在他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以后,人们都还时时提到他的名字。人们都说他是一位智者,因为他是一个愉快的人,而且也给每一个见到过他的人带来了愉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