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6日,德国运动品牌阿迪达斯公布年第一季度业绩。

报告显示,年第一季度,受供应链限制、中国区疫情封锁等因素影响,阿迪达斯的收入减少4亿欧元,同比下降3%。

同时,由于采购和货运成本的大幅增加,加之不利的市场组合,以及去年同期电商艰难的可比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至49.9%。

收入减少加上成本上扬,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滑38%至4.4亿欧元。

的确,上述提到的供应链及货运成本问题的确是阿迪达斯这类国际运动品牌绕不开的困境。

众所周知,阿迪达斯大部分鞋类的生产来自越南和中国工厂。财年,阿迪达斯有97%的鞋履、93%的服装以及77%的配饰和装备由亚洲的供应商生产。

据媒体报道,自年7月开始,因疫情封锁部分越南鞋厂相继停产,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月。

有业内人士认为,因停工而受影响的产品大部分为年春季系列产品,这意味着本应在今年1月至4月期间上架的商品会大面积延迟。

另外,亚洲海运集装箱成本高企,以及卡车和卡车司机短缺也在加剧供应链问题。

而中国市场的收入疲软则是阿迪达斯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报告显示,具体到各个市场的收入,因疫情等因素影响,大中华区收入出现同比35%的降幅。相比之下,北美、拉丁美洲地区的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38%。即便是受到供应短缺影响较大的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也有9%的增幅。

可以说,中国市场凭一己之力拉低了阿迪达斯的收入,而其对阿迪达斯的重要地位也可见一斑。

也正是由于大中华区收入的不乐观,阿迪达斯对今年的各项业绩指标做了保守预计。

其中,收入增速为11%,为此前预计的11%至13%增速范围的最低值。营业利润率将保持在去年9.4%的水平,而不是此前预期的10.5%至11%。毛利率将达到去年50.7%的水平,而此前给出的预计是在51.5%至52%之间。

并且,由于疫情导致大量商店关闭,加上未受疫情直接影响的部分地区客流量下降明显,阿迪达斯预计,大中华区的收入将在年"大幅下降"。

阿迪达斯首席执行官卡斯珀·罗斯特德(KasperRorsted)表示,集团"将在第二季度恢复亚太地区的增长",但同时"预计大中华区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将继续存在"。

实际上,与阿迪达斯处于同一梯队的耐克,在中国市场上的业绩也持续低迷。

耐克最新的财年第三财季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耐克大中华区营收为21.6亿美元,同比下降5%。

相较于欧洲、中东和非洲收入同比增长7%,北美收入同比增长9%以及亚太和拉丁美洲同比增长11%,大中华区的业绩表现并不理想。

这也是财年耐克第二次在华业绩下滑,此前的第二财季,大中华区收入同比下跌20%。

ZAKER新闻出品

文/熊悦

编辑/肖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240.html